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部新闻 >> 小学部

【观课议课】聚焦思维过程,揭秘策略智慧——小学部开展第九周观课议课活动

  点击数:   发布日期: 2025-04-09    作者: 王露莹

2025年4月8日,郑金平老师五年级执教《田忌赛马》一课,以“了解人物思维过程,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为核心目标,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推演、策略解构等多元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走进古代智慧战场,感受孙膑“以谋取胜”的思维魅力,呈现了一堂兼具语文味与思辨性的精彩课堂。

一、情境导入:从“猜测胜负”叩开思维之门

课堂伊始,郑老师老师以“如果你是现场大臣,会预测谁赢得赛马?”这一问题激活学生代入感。学生基于“齐威王的地位优势”“田忌的将军身份”等视角展开猜想,在思维碰撞中初步感知“思维的内隐性”特点。随后,通过对比“齐威王自信守规”“田忌信任谋士”“孙膑善察善谋”的人物关系,为后续分析策略埋下伏笔。

二、层层推理:在“前提解构”中追溯思维轨迹

当学生发现“田忌以弱胜强”的意外结局后,老师引导大家逆向推导“孙膑获胜的前提条件”:从“马分三等且脚力相近”的客观条件,到“田忌信任谋士”的合作基础,再到“齐威王盲目自信”的对手弱点……学生在梳理中意识到,孙膑的成功源于“识马(仔细观察)—识人(知己知彼)—识赛(创新思维)”的完整思维链。板书“思维三角”模型,将抽象的策略转化为可视化的认知框架。

三、角色演绎:于“对话密码”中触摸人物心理

在品读田忌与孙膑的对话时,老师聚焦标点符号的“秘密”——田忌的“问号”尽显疑惑,孙膑的“句号”足见笃定,通过分角色朗读、师生情景演绎,让学生在语气语调中体悟人物心理。当读到“孙膑悄悄说”的细节时,学生敏锐发现:“悄悄”既体现策略的保密性,更暗示孙膑对局势的全盘掌控。课堂通过“读—演—析”三位一体,将文字符号转化为鲜活的思维图景。

四、拓展延伸:从“单一文本”走向“思维迁移”

课末,老师链接《史记》原文及“围魏救赵”战役,引导学生发现两场胜利的共同逻辑——“观察-分析-创新策略”。在“谁是真正赢家”的辩论中,学生突破“非此即彼”的胜负观,得出“田忌赢比赛、孙膑展才华、齐威王得贤才”的共赢结论,升华了“合作思维”的现实意义。板书最终定格为“思维·策略·共赢”,形成认知闭环。

整堂课以“思维”为线索,既紧扣文本细节,又超越故事本身,通过“猜想—验证—迁移”的探究路径,让学生在解码古人智慧的过程中,掌握“通过言行推测思维、结合条件分析策略”的阅读方法。正如老师在总结时所说:“读懂思维,才能读懂人物;理解策略,才能学会智慧应对。”这堂充满思辨张力的语文课,不仅为经典文本教学提供了新范式,更让核心素养在思维碰撞中落地生根。

课后,小学部全体语文教师对这节课进行点评。老师们指出本课紧扣“思维过程”目标,通过“胜负猜想—前提解构—对话演绎”的梯度设计,将抽象思维训练转化为具象语言实践。情境化角色体验与策略模型建构相结合,既激活学生思辨,又深化对“合作共赢”的理解,为思维型语文课堂提供了生动范例。

图1 郑老师执教《田忌赛马》.jpg

郑老师执教《田忌赛马》

图2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1.jpg

图2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2.jpg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图3 学生认真朗读课文1.jpg

图3 学生认真朗读课文2.jpg

学生认真朗读课文

图4 郑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jpg

郑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图5 老师们认真听课并记录.jpg

老师们认真听课并记录

备案编号:苏ICP备10012540号 扬州 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南门街82号
Copyright ShuRen School Of YangZhou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GroupAll Rights Reserved
扬州树人学校网管中心 邮政编码 :22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