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全校教师研究新教材、新课标、新教学、新评价,我校开展了树人学校“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11月25日下午,在四楼的微格教室里,地理组的骨干教师程志华、陶力越、袁欣、杨发宽老师率先开课,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程志华高中地理名师工作室也邀请了江苏省特级教师陆群、蒋王中学的罗定老师等专家莅临指导,扬州市部分地理名师工作室成员及树人学校全体地理教师参加听评课活动。
下午的第一节课由袁欣老师开设,袁老师以“沙头农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为情境,讲授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这一高考重要考试内容,由“沙头农业的昨天”开启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分析方法,由“沙头农业的今天”阐释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由“沙头农业的明天”探究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特别重视方法的总结,鼓励学生展示表达,在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来进行针对性地解决,教学效果良好。
下午的第二节课由陶力越老师开设,陶老师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为主题,从地理核心素养视角看元阳梯田“山水林田村”生态系统为教学案例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首先从综合思维的视角阐释元阳县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元阳梯田景观形成的自然条件,继而由人地关系的视角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以及传统民居的保护,最后从人地协调的视角分析元阳梯田生态系统对于当地产生的积极意义以及对其他区域的影响。整节课设计新颖,以诗词串联,体现了地理与语文的学科融合,在诗情画意中将元阳梯田的独特魅力介绍给学生,将人地协调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给了学生。
下午的第三节课由杨发宽老师开设,杨老师首先通过视频“今年是冷冬还是暖冬”导入,引出课题“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目标紧扣地理四大核心素养展开,学生通过预习展示、视频观看、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读图画图等多种教学方式达成教学目标。同时课堂教学中的留白,如海气相互作用的原理及其具体的影响仍有人类未知的部分,以此来勉励学生学好地理,以期为未来的地理学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下午的第四节课由程志华老师开设《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以《沙头农业发展历程》视频导入,引出沙头在哪里?接着引导学生从区域认知的视角分析影响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师生共同研讨从综合思维的视角阐释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区域农业的影响;最后师生共同畅想从人地协调的视角探究家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整节课从沙头开始再以沙头结束,首尾呼应,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敢于放手让学生的讨论、思考及展示,通过具身的情境认知生发具有思维价值的多梯度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中课堂提问尤其关注三个环节:一是基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起点提问,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以课堂的真实情境为“反光镜”,不断调整原有问题的内容和形式;三是问题要参照学生最近发展区,促进学习思维的拓展与升华。借助自主建构环节促进认知逻辑升级,实现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进阶。
“课堂应是放飞师生思想的天堂,教师应用自己思想的火种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四位骨干教师的课均紧扣“解构真实情境·聚焦问题导学·培育核心素养”的活动主题,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利于学生区域认知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答题思维、答题习惯的培养与锻炼,利于学生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回顾过去、思考当下、展望未来这样的时空综合要素综合的培养,利于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底层思维中不断潜移默化地进行可持续发展、生态发展的理念,利于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这样,才能真正的把新课程的思想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才能真正的从中感受到它的魅力。我们坚信新课标背景下基于情境的问题式教学研究一定会让我们高中地理教学有一个质的飞跃,一定会让我们的高中地理课堂流光溢彩,一定会让我们的学生斗志昂然的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