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学生的财商意识与数学应用能力,初二数学组在寒假之前推出“寒假经济小管家”实践项目。学生们通过绘制统计图表、撰写财务报告等形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场景深度融合,展现出独特的实践智慧。
用数据丈量生活,统计图表展现实证思维
一幅幅色彩鲜明、逻辑清晰的统计图表引人驻足。学生们以寒假期间个人或家庭的收支数据为素材,运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工具,生动呈现了“压岁钱流向”“日用品开支占比”“娱乐消费趋势”等主题。
有学生通过对比“计划支出”与“实际支出”的条形统计图,直观分析了超支原因;有学生则用折线统计图追每日零花钱使用情况,总结出外卖等高消费项目。数学组老师们评价:“学生不仅掌握了统计方法,更学会了用数据反思行为,这正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现。”
从消费到储蓄,项目式学习培育财商素养
除统计图表外,每份作业还附有《寒假财务总结报告》。学生需结合数据,梳理消费结构、评估储蓄规划,并提出优化建议。许多报告展现了超乎年龄的理性思考:
有学生发现“零食支出占比30%”,提出“设立每周零食预算”;
有学生对比全家水电费数据,倡议“节约用电从随手关灯做起”;
更有学生将压岁钱按“储蓄50%、理财20%、公益10%、消费20%”分配,制定了人生第一份财务计划。
“孩子们开始理解‘需要’和‘想要’的区别,这种财商教育比课堂说教更有效。”一位家长感慨道。
学科融合赋能成长,素养教育结出硕果
本次活动突破了传统数学作业的边界,将学科知识与德育、劳动教育深度融合。学生既在数据收集中体验了“家庭采购员”“记账员”的角色,又在分析报告中锻炼了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
数学组老师们表示:“‘经济小管家’不是简单的数学任务,而是引导学生关注真实生活、培养责任感的实践课堂。未来我们将设计更多跨学科项目,让素养教育真正落地生根。”
一份份作业,记录着数字背后的成长故事;一张张图表,折射出理性思维的光芒。让数学走出课本、回归生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鲜活力量。这场创新作业展,不仅是一次数学学习成果的展示,更是一堂生动的人生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