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启智慧,实践出真知。4月12日上午,地理教研室的王凯华老师在静校教研活动中以 “让课堂成为行走的‘活教材’—— 读《行走的地理课堂》有感” 为题,分享了自己阅读这本书后的感悟与教学实践,引发了在场教师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
阅读《行走的地理课堂》后,王老师深刻认识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地理教学中的关键作用。受此启发,她大胆突破传统课堂的束缚,组织学生开展了 “心系家乡 —— 探访扬州杭集‘牙刷之都’” 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期间,学生们全身心投入探索,深入了解牙刷生产过程,对工业生产流程有了直观且深刻的认识。
在观察过程中,学生们敏锐察觉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资源利用、环境污染等问题,并就此展开热烈讨论。面对科技进步带来的职业变革,有同学提出:“随着科技发展,机器是否会大量代替人工?要是不好好学习,以后会不会面临失业风险?” 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同学们各抒己见,尝试提出自己的见解。此次活动,让原本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地理与生活的紧密关联。
王老师在分享中总结道,这次行走实践活动,让地理知识真正“落地生根”,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它为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搭建起广阔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更重要的是,让教育回归生活原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物,用地理视角审视世界,激发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读书分享后,教务处、教科室主任常松强调:未来,期望更多教师从王老师的实践中汲取经验,创新教学方法,以“学习任务单”规划行走的内容,让知识在行走中传递,以“活动感悟卡”分享行走的收获,让教育在实践中升华,共同推动实践课程的常态化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