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期间,扬州树人学校南门街校区初一(15)班的同学们以2024版译林新教材7B Unit 4 Reading课文为蓝本,完成了一份特别的英语学科创新实践作业。在“当英语遇见非遗”的主题引领下,学子们执剪为笔,以纸作画,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创作出三十余幅题材丰富的剪纸作品。这些融合中西方文化元素的创作,既包含憨态可掬的国宝熊猫、秀美典雅的五亭桥、亭亭玉立的扬州琼花等传统意象,也创新融入了英语课文中的文化符号,展现出跨文化理解的独特魅力。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扬州剪纸,以其"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的技法精髓享誉海内外。从《百花齐放》的雍容华贵到《百菊图》的清雅高洁,这门传承千年的指尖艺术,在少年们灵动的剪刀下焕发新生。学生需先用英文撰写创作说明,再以传统剪纸技法呈现主题,实现语言实践与文化传承的双向赋能。
这场跨学科实践实现了"双减"背景下素养培育的破界融合。学生们在描摹剪纸纹样时研读英文文献,在装裱作品时撰写双语解说,最终呈现出语言能力与审美素养的双丰收。当英语课堂邂逅非遗工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剪纸艺术的当代表达,更是文化传承者的青春模样。